网上阅卷系统的配置规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版本配置,另一个是用户数配置。
1、版本配置
根据系统功能及最大用户数限制的不同,全通纸笔王网上阅卷系统目前分为校园版、校园增强版、教育局版、中考版和高考版等不同版本。
例如,校园版为标准版,最大用户数限制为200;校园增强版则是在校园标准版的基础上增加图像物理切割和在线成绩查询等功能,最大用户数的限制为300……(其他各版本信息在此不详细列举)。
用户需要什么版本的系统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确定,且版本选择并非不可改变,它完全可以通过版本的升级加以解决。
2、用户数配置
系统配置用户数的多少与采购单位的教师人数、教学安排、阅卷分配等因素有关,没有一个确定不变的公式可以套用。
参考算法:以一个高中学校为例,如果每个年级有20个教学班,则每个学科有10个任课老师。假如学校的考试安排为:今天考试的科目明天完成阅卷,那么按照每个年级每天考2科计算,3个年级共有6科需要第二天完成阅卷,因此第二天参与阅卷的教师有60人,以此计算,系统配置60用户数以上即可满足要求;如果每天考3科,则第二天阅卷的老师有90人,系统配置100用户以上比较合适。
根据我司掌握的实际经验,作为学校级用户,可以从50用户数开始配置,到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时再通过系统扩容的方式增加用户数,这样不至于造成资源浪费。
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高考网上阅卷系统设计基于专用的高扫设备、精致的答卷纸张、优越的网络环境和严格的考务管理为前提,而学校应用的网上阅卷系统则必须满足通用的高扫设备、普通的答卷用纸、互联网的运行环境和无考务管理等情形的要求(注:从两者的设计要求可知,后者的技术难度要比前者高得多,这就犹如对野外生存与室内生存者能力要求的差异一样)。
二、高考结果的正确性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查阅,但其范围及实时性都极为有限,其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得到及时的,大范围的验证,而且教育局统考和学校的考试不同,评卷完成后即要将试卷和答卷返还给学生,评卷结果的正误将立即得到验证,因而不可能存在任何错误而不被发现(注:由此可见,后者对评卷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不可能比前者低,甚至还要更高)。
三、在同样精确识别考试结果的前提下,从高考的专用高速扫描仪向教育局和学校应用的通用高速扫描仪过渡,从高考的120克彩印精致答卷用纸向学校应用的60克普通纸张过渡,需要解决的不是理论问题,而是现实的技术难关(注:系统及设备运行环境好,技术要求就低,反之,技术要求就高)。
四、高考所需的结果是总分,最多也就是科目分,其统计分析几乎不涉及任何专业的理论或复杂算法。学校考试由于其性质及目的与高考不同,它不但需要总分、科目分,更需要各题(知识点)的得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测量、教育统计和教育评价等理论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以期获得诊断教学所需的数据,为改进教学,提高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注:与此相关虽然不是直接的技术问题,但从对专业要求的不同也可以区分出两者的差异)。
从以上分析可知,传统的高考网上阅卷系统的技术要求非但不比学校应用系统对技术的要求高,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更低!
由于不同厂家的网上阅卷系统存在着开发技术、开发依据的不同,因而不同产品的功能、性能及使用方法也必然存在差异。为更好地选择产品,作为用户方,对不同产品进行对比性测试是一个可行,而且也是最可靠的方法。
众所周知,网上阅卷系统是一个纯软件产品,其内在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除了专业测试机构外,对一般用户至今也没有一种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手段用于测试网上阅卷系统的成熟度和稳定性,但这些指标对意欲购买系统的用户而言却又非常重要,怎么办?
以下是我们认为考察网上阅卷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的一些有效方法,供参考!
首先,可以从系统推出的时间,用户覆盖的范围及拥有用户数量的多少方面去考察。因为系统推出的时间越长,完善的机会就越多;用户覆盖的范围越广,其适应能力就越强;拥有的用户数量越多,其被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就越高。
其次,选择与自己同类或有代表性的用户进行实地考察,听取他们对意向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其操作情况的反馈,以获取对意向系统最直接,最可靠的一线信息,它可能是购买决策最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再次,通过国家及省市政府部门(含科技及经济主管部门)颁布有关意向购买系统获得的科技立项或奖励信息了解其技术水平或获得的成果等级,从中了解政府对其的认可及支持程度,以获得更高层级的质量保障。
自1999年网上阅卷系统诞生以来,全国各地先后涌现过数十家此类系统的开发商,相应的网上阅卷系统不下二十种。然而,由于开发商实力不一,系统品质各异,不少系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便目前在市场上相对活跃的系统,真正具有历史,且经历了千锤百炼般考验的系统也不多,因而并非所有的网上阅卷系统的品质都一样,尤其是产品深层次的理念、功能及价值等更是不同。
产品设计理念及目标的不同,必然导致产品品质及功能的差异,由此引发系统操作难易或繁简的差别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比如,专门用于高考、中考等选拔性考试阅卷的系统,由于其对网上评卷功能及对评卷后数据处理要求等都比较简单,且答卷纸张及系统运行环境优良,因而系统的评卷辅助工具及统计分析功能的要求相当简单;而用于各级教育局与学校诊断性考试阅卷的系统,由于经常需要对评卷过程及结果数据进行讲解、分析与评价,因而对评卷过程的处理及评卷结果的使用要求比较高,对系统的一些细化功能要求自然就多,因此,此类系统的操作很可能要比高考、中考的系统复杂。对于初步接触网上阅卷系统的人员而言,很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比较方式而对教育局及学校使用的网上阅卷系统产生误解。
基于上述原因,在此特别提醒有意于了解网上阅卷系统的人士,在比较不同系统操作的繁与简之前,一定要先比较不同系统之间的设计理念与目标,比较不同系统之间的功能与性能,比较不同系统面对的使用环境与需求,只有在同等或可比较的条件下才能对不同系统作出科学的比较。
简言之,“简单”一定明白其在什么条件下简单,“复杂”又在什么情形下复杂。如果以牺牲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去获取的简单,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简单;相反,基于系统安全及质量保证所需的功能增加而导致的“复杂”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杂。由此可见,既要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又要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是人们选择网上阅卷系统的理想目标,同时也是全通人努力的方向和不断取得成效的事业。